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生活消费 > 教育 >

智汇春城共赢未来,2018第七届高校GIS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2018-11-14 11:45 来源: 赛迪网 
摘要: 2018第七届高校GIS论坛于11月9-11日在昆明举办,本届论坛是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云南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主题活动之一。论坛主题为智汇与共赢,汇集了政府、行业协会

  2018第七届高校GIS论坛于11月9-11日在昆明举办,本届论坛是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云南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主题活动之一。论坛主题为“智汇与共赢”,汇集了政府、行业协会组织,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地理信息、互联网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师生,4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新的经济、产业背景和教育条件下,GIS产业发展,GIS科研与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空间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议题。

  主论坛现场

  院士名师擘划蓝图,教育、科研、产业全新解读

  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昆教授主持,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乔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华,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宏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等出席本次论坛并作特邀报告。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致辞

  胥燕婴会长表示,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理信息产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产业年生产总值到今年年底要达到6200亿元,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关于测绘和GIS教育方面,胥燕婴会长表示,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就业率呈高位形势,是全学科的前位,总体上仍然是供不应求。

   李德仁院士在主论坛上作《论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创新发展》特邀报告,他从遥感、GIS、导航定位服务、集成等几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在自动化、智能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实时化几个方面的创新,尤其是战略构想,以及未来潜在的应用。

  李德仁院士表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以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其创新发展的道路十分宽广。同时,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群力攻关,作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这也是测绘人未来所必须做的工作。

   叶嘉安院士作《未来城市交通与地理信息系统》特邀报告,叶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特征和特性,并从智慧城市的角度解读了目标导航发展的趋势等,从这两方面析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对GIS发展的要求。

  叶院士也强调,经过40年的努力,当前,中国已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强国,更有一批批的科研、产业人才涌现。他勉励年轻人向更加前沿的学术,更创新的应用领域迈进!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谢忠教授带来《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研究进展及应用》,分享国产GIS平台MapGIS,在全空间GIS、智能GIS、地理大数据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下午的主题报告阶段,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龙毅、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金宝轩、武汉大学教授杨必胜、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主任架构师马常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柏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波、同济大学教授童小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昆等为大家也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自动驾驶、三维GIS、夜间灯光遥感、城市不透水等多个领域。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昆教授主持了题为“GIS技术的变革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圆桌论坛,胥燕婴副会长、邬伦教授、吴立新教授、孙群教授、刘永教授、黎夏教授、华一新教授、吴志峰教授参与圆桌讨论。

  杨昆教授提出了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人才培养等三个问题,与在座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引发了在场师生对于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全新思考,也将论坛氛围推上了高潮。

  一问:随着技术的革新,GIS像空气一样变得不为人知,是更重要了,还是逐渐消失了?

  吴志峰教授认为,至少在我们可预见的阶段,GIS仍将保持它存在的独立性,它在地球表层,在地球的深部,只要有外太空的存在,就需要有地理信息的存在。黎夏教授认为,技术的变革意味着“传统”GIS的不复存在,但它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刘永教授认为,空间信息无处不在,GIS不会消失,但一定需要优秀的人才在技术、应用等方面创新颠覆。吴立新教授,认为GIS变成了空气是一个好的提法,它成为了空气中的氧气,不可或缺。孙群教授认为,GIS有其内涵,且它的服务范围和能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邬伦教授认为,GIS永远不会消失,而且概念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但我们应思考,共享出行、地图导航等新的技术和应用为什么不是出自我们之手。

  大家对当下关于GIS存亡与否的讨论,都有深入的思考,虽前路艰难,但GIS不死,每一位专家都充满了信心和智慧去迎接新的挑战。技术在变,潮流也在变,但是有一个不变,就是时空不变,所以GIS的前程不会变。

  二问:未来五年,GIS会出现何种变化?

  吴志峰教授猜想,技术的变革,产品的革新是随需求变化的,未来五年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GIS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应用方向应该会是移动端。吴立新教授认为,未来五年,GIS就是要借助于强大的物联感知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服务技术,来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的升级。胥燕婴认为,随着马上到来的5G和传感器时代,GIS的未来五年是可见的,最后都可以集中在大数据的可收集、可分析、可展示,可提供最好的GIS服务。孙群教授认为,未来五年的热点将是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邬伦教授认为,未来五年是GIS跨界、融合的过程,谈不上革命性的创新创造,但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一定是人工智能。华一新教授也认为,未来五年难有突破性进展,在数据量、分析能力、应用方向上会有较大提升。

  大家对于未来五年,GIS技术发展、产品服务拓展都有自己的猜想。技术、产品、服务范围涵盖广大,变化无穷,有一点是肯定的,GIS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对社会做的贡献越来越大,为社会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多。

  三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来适应未来的变化?

  吴志峰教授认为,未来的GIS人才培养一定是要满足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既要瞄准社会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要培养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才。黎夏教授认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人才要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不可以一刀切。吴立新教授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是要超越人工智能的,是要有独特的思想的人才。胥燕婴认为,从产业和应用角度来说,我们亟需地理分析专家、地理设计专家,可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孙群教授认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一定要培养有扎实基础,并勇于创新的人才。邬伦教授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依托学校学院的传统优势,并与时俱进;同时,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

  刘永教授则从她在企业和高校工作多年的经验,提出在推进高校GIS教育的同时,也要补充以职业教育,高校教育毕竟不能做到完全接轨市场、企业,那么就用职业教育来为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实用型的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等。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业,为学生提供与市场接轨的机会。

  活动精彩纷呈,多角度展现高校GIS学术与教育成果

  本次论坛活动丰富、内容精彩纷呈。除了主论坛,还举办了5场分论坛,获奖人物专场报告、优秀论文专场报告、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分论坛以及地理大数据分论坛,40多位演讲嘉宾,就各自研究领域及科研学术热点进行分享交流,探讨GIS学术科研发展方向,必将为空间信息各领域发展带来深刻的思考。

  精彩纷呈的分论坛活动

  本届论坛继续关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分论坛前期的项目征集阶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参加,最终有9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参与了分论坛活动的现场答辩展示。经专家评审,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荟种植”创业团队获得了一等奖,该项目基于农业需求,将农业植保、时间、位置等信息融为一体,建设大数据精准化科学施肥平台,可以为农业植保提供专业的应用服务。

  来自云南大学的“小P君”停车管家,来自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鼎新无人书店”以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分类与知识推荐系统”获得二等奖,其他5个项目获得优秀奖。

  本届论坛“名师走进高校”系列学术报告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名师云集,李满春、刘耀林、邬伦、闾国年、黎夏、孙群、艾廷华、张新长、吴华意、王瑞胜、白玉琪等国内外GIS学界著名教授在11月8~11日走进了云南6所高校开设专题讲座,吸引数千师生参与。

  本次大会也涌现出众多青年学界代表,论坛期间举行的各种奖项评选结果也在现场揭晓。通过专家组的评议,共产生 “高校GIS创新人物”奖10人,12人分享“高校GIS新锐”奖,7人摘取“高校GIS新秀”奖,14篇论文入选“优秀论文”,3所实验室获评“MapGIS优秀实验室”。论坛还颁发了第十届高校GIS论坛技能大赛操作与开发奖项,并颁发了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优秀考试中心、优秀工作者奖。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