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评社报道内阁成员屡陷丑闻的尴尬刚刚过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掀政坛波澜,21日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正式解散众议院,将于12月14日提前举行大选。对此,舆论几乎一致指出,安倍的如意算盘,与其说是为改善经济治理,不如说是为了一己私利,要将安倍政权延续至2018年。但是,“安倍经济学”的失利不是一次大选就能蒙混过关的,安倍未来的道路,不见得乐观。
就在参加完北京峰会、缅甸东盟峰会以及澳大利亚G20峰会回国后的次日,11月18日下午7点,安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了解散众议院的决定,让日本朝野目瞪口呆。日本每届众议院任期4年,本届众议院任期才刚刚过半,何以就遭解散?不过,解散众议院之举在日本政坛并不罕见,过往已出现过20多次,向来被视为日本首相的“传家宝刀”,在摆脱困境、重新掌握政局时用作撒手锏,化被动为主动。
而安倍在宣布解散众议院的同时,宣布将原来的消费税增税10%的计划推迟18个月实行,并表示促使自己做出解散众议院这一决定的最大理由,正是因为消费税。11月17日公布的日本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日本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意味着日本经济陷入衰退。面对这份糟糕的“经济成绩单”,安倍政府不得不在提高消费税问题上改弦易辙,紧急“刹车”。安倍称,重大政策进行修正,应该“问信于民”,故此,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大选。
所谓消费税,是指在日本购买任何物品时所需缴纳的税金。安倍希望以提高消费税的方式,解决日本政府旷日持久的财政赤字问题。今年4月,在近乎于日本全民反对的情况下,安倍执意将消费税从5%提至8%,结果不出人们预料,调高消费税殃及了民生,日本国民消费大幅减少,甚至打击到了经济增长,给了“安倍经济学”一个响亮耳光。
如今尽管安倍宣称,希望透过民众的选票验证“安倍经济学”是否正确,但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做出解散众议院的决定时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即,如果按照众议院选举的正常规律,到2016年12月举行大选,届时“安倍经济学”的弊端恐将暴露无遗,安倍的支持率也将随之一落千丈,导致胜选无望;对于安倍来说,现在借口“延迟消费税增税,问信于民”,举行大选,正是机不可失。
当然,安倍颇会装模作样,就在选战打响之前,他放出狠话,称如果执政党不能赢得半数以上的席位,他将辞去首相职务。但从目前来看,安倍赢得12月大选几乎没有悬念。安倍的支持率虽已跌破50%,但仍比最大反对党民主党高出许多。更何况,提前大选无异于搞突袭,打了民主党和其他在野党一个措手不及,在距离选举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野诸党甚至来不及选出适当的候选人。
故此,安倍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已招致日本朝野的一致批评,被指是“自私的解散”。有评论说,安倍既可以借此巩固首相宝座,还能趁势在明年秋季连任自民党总裁,从而为自己一直执政到2018年年底铺平道路。当下日本政府财政困难,安倍豪掷700亿日元公帑进行众议院大选,如此劳民伤财之举,只会进一步失去民心。
而安倍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要想摆脱日本“短命首相”魔咒,重中之重在于经济。没有了提高消费税作为后盾,“安倍经济学”已经被逼到了“债务悬崖”边上。事实上,“安倍经济学”自2013年实施以来,仅在当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收到了短暂刺激经济增长之效,“安倍经济学”标榜的“大胆的金融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结构改革”这三支箭,其实就是不断地印钱,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今日本经济跌入深谷,前景恐怕很难乐观。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倍主导的选战,可能是他最后的狂欢。就算安倍通过了大选的测试,也不意味着“安倍经济学”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就算安倍成功延长了政治生命,但日本经济的现实仍然是严峻考验。面对日本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保障成本过高和创新能力下降等结构性问题,安倍的解决方案只能是隔靴搔痒。难怪舆论指出,留给安倍解决经济难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海外网11月26日电据香港中评社报道内阁成员屡陷丑闻的尴尬刚刚过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掀政坛波澜,21日以内阁决议的形式正式解散众议院,将于12月14日提前举行大选。对此,舆论几乎一致指出,安倍的如意算盘,与其说是为改善经济治理,不如说是为了一己私利,要将安倍政权延续至2018年。但是,“安倍经济学”的失利不是一次大选就能蒙混过关的,安倍未来的道路,不见得乐观。
就在参加完北京APEC峰会、缅甸东盟峰会以及澳大利亚G20峰会回国后的次日,11月18日下午7点,安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了解散众议院的决定,让日本朝野目瞪口呆。日本每届众议院任期4年,本届众议院任期才刚刚过半,何以就遭解散?不过,解散众议院之举在日本政坛并不罕见,过往已出现过20多次,向来被视为日本首相的“传家宝刀”,在摆脱困境、重新掌握政局时用作撒手锏,化被动为主动。
而安倍在宣布解散众议院的同时,宣布将原来的消费税增税10%的计划推迟18个月实行,并表示促使自己做出解散众议院这一决定的最大理由,正是因为消费税。11月17日公布的日本第三季度GDP数据显示,日本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意味着日本经济陷入衰退。面对这份糟糕的“经济成绩单”,安倍政府不得不在提高消费税问题上改弦易辙,紧急“刹车”。安倍称,重大政策进行修正,应该“问信于民”,故此,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大选。
所谓消费税,是指在日本购买任何物品时所需缴纳的税金。安倍希望以提高消费税的方式,解决日本政府旷日持久的财政赤字问题。今年4月,在近乎于日本全民反对的情况下,安倍执意将消费税从5%提至8%,结果不出人们预料,调高消费税殃及了民生,日本国民消费大幅减少,甚至打击到了经济增长,给了“安倍经济学”一个响亮耳光。
如今尽管安倍宣称,希望透过民众的选票验证“安倍经济学”是否正确,但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做出解散众议院的决定时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即,如果按照众议院选举的正常规律,到2016年12月举行大选,届时“安倍经济学”的弊端恐将暴露无遗,安倍的支持率也将随之一落千丈,导致胜选无望;对于安倍来说,现在借口“延迟消费税增税,问信于民”,举行大选,正是机不可失。
当然,安倍颇会装模作样,就在选战打响之前,他放出狠话,称如果执政党不能赢得半数以上的席位,他将辞去首相职务。但从目前来看,安倍赢得12月大选几乎没有悬念。安倍的支持率虽已跌破50%,但仍比最大反对党民主党高出许多。更何况,提前大选无异于搞突袭,打了民主党和其他在野党一个措手不及,在距离选举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野诸党甚至来不及选出适当的候选人。
故此,安倍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已招致日本朝野的一致批评,被指是“自私的解散”。有评论说,安倍既可以借此巩固首相宝座,还能趁势在明年秋季连任自民党总裁,从而为自己一直执政到2018年年底铺平道路。当下日本政府财政困难,安倍豪掷700亿日元公帑进行众议院大选,如此劳民伤财之举,只会进一步失去民心。
而安倍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要想摆脱日本“短命首相”魔咒,重中之重在于经济。没有了提高消费税作为后盾,“安倍经济学”已经被逼到了“债务悬崖”边上。事实上,“安倍经济学”自2013年实施以来,仅在当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收到了短暂刺激经济增长之效,“安倍经济学”标榜的“大胆的金融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结构改革”这三支箭,其实就是不断地印钱,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今日本经济跌入深谷,前景恐怕很难乐观。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倍主导的选战,可能是他最后的狂欢。就算安倍通过了大选的测试,也不意味着“安倍经济学”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就算安倍成功延长了政治生命,但日本经济的现实仍然是严峻考验。面对日本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保障成本过高和创新能力下降等结构性问题,安倍的解决方案只能是隔靴搔痒。难怪舆论指出,留给安倍解决经济难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责任编辑:DF134)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