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环球市场 > 财经 >

柠檬财富徐军:拿100万炒股,或者干脆存余额宝,两者都阻止不了你变穷

2015-09-29 12:13 来源: 环球财经网 
摘要: 「世界投资史是一部充满谎言和奖项的连续剧。你要想赚钱的话,就得认清假象,全情投入,然后在别人都看清楚之前退出来。」 这是峰瑞资本(FREES FUND)的亲密伙伴、前麦肯锡合伙人、

  「世界投资史是一部充满谎言和奖项的连续剧。你要想赚钱的话,就得认清假象,全情投入,然后在别人都看清楚之前退出来。」

  这是峰瑞资本(FREES FUND)的亲密伙伴、前麦肯锡合伙人、柠檬财富创始人徐军在峰瑞资本首次个人 LP 见面会上,分享乔治•索罗斯的一句话。

  当前正是充满了 ‘假象’ 的时刻:实体经济缺乏信心,二级市场动荡……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之下,许多人空有投入的激情,却难以找到方向:钱往哪里放?如何实现资产保值?这些都是困扰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难题。徐军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思路: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比重,发掘一级与一级半市场中的获利空间,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型资产配置模式。

  作为投资者,我们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现在经济不好,投资怎么办?钱往什么地方放?我想把这些问题分成两部分来讨论:一是如何定义新常态;二是新常态下的资产配置。

  什么是新常态?

  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先描述一下什么是新常态,这也是投资理财行业面临的大环境。我们认为在未来 1-2 年中宏观经济会有以下变化:

  实体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并轨期:旧经济日落西山,新经济方兴未艾,还没有支撑起 GDP 的增长。实体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指标不是下降,就是只有 1%-2% 的增长。

  这一情况已经在股市呈现了出来。由于大部分投资人对实体经济缺乏信心,抱着投机的心态做股票。当市场中存在异常利润的时候,指数会飞速上涨;而一旦获利空间消失,指数就会飞速下滑。

  按照政府的设想,经济转型的方向是以消费和创新为主导的新增长模式,但目前看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今天的中国有点像在空中高速行驶的飞机,同时政府还要完成发动机的升级换代。这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动作,很多事情政府也是左右为难。

  

 

  政府仍然要靠传统的增长模式来刺激经济。

  一方面,2014 年政府提出要去杠杆化,并且压缩债务的上涨。可是今天的货币政策又回到加杠杆的轨道上。在过去 10 个月里,央行降了 5 次利率、6 次准备金率。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星期,发改委两天里批了 14 个大的项目,有八千余项投资。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让这个飞机继续飞下去,政府仍然要靠传统的增长模式来刺激经济。

  另一方面,政府也知道杠杆率已经加得非常高了。从 1998 年开始,债务占 GDP 的比例从 110% 上升到今天的 280%,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杠杆还是得加上去,否则飞机会迫降。所以说,未来 5-10 年是一个转型的关键期。如果你赌中华民族的复兴,赌中国梦,你就赌新经济能够发展起来取代过去投资拉动的工业化经济,进入靠消费和创新拉动的后工业化经济。这是我们今天住在中国,工作在中国、投资在中国,都要想明白的事。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事,就应该变卖所有资产搬到美国去,因为美国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永远高过中国。如果你说 YES,那就要认清这个东西,根据这个趋势来做你的职业选择、投资选择。

  进入降息通道

  股灾以来的两个月,我们销售的很多固定收益的产品基本上都处在秒杀的状态。像信托、资管这些收益为 8%-9% 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半年无人问津,但在过去两个月中,上午出来一个小时后就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社会的利率在大幅度下降。

  昨天有一个新闻,世茂地产在国内发行了价值 60 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年利率为 3.9% ,为历史新低。在此之前,世茂在香港的债券利率从来没有低于 8%,而像恒大这样的房地产商融资成本永远是双位数。债券利率暴跌这一现象说明,社会上有太多的钱找不到好的资产。

  这和我们一线的从业者的感受是一样的:一个非常清晰、彻底、坚决的货币宽松和降息的通道正在来临。过去大家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时候,银行理财有 6-7 个点,信托类有 10 个点左右,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会进入 3 时代:银行理财会有 3% 左右的回报,买信托会有 6%-7% 的回报,这是我们要适应的新常态。

  第一次通货膨胀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杠杆太高了”,“地方融资平台会出大事”......对此,政府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杠杆,要不然系统崩盘。二是印钞票,用钱解决问题。可是印钞票是非常不好的做法。因为通胀是万恶之源,相当于所有人都交税,隐性的税收。

  在过去,解决任何问题的终极办法就是印钞票。不管在融资平台还是房地产,降息会导致大量的流动性进入经济体,以确保中国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但流动性加强带来的问题就是通胀恶化。过去 20 年,兰州拉面都从 3 块一碗涨到 20 元,可见实际通胀是高于官方数据的。所以大家要对此做好准备:通胀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这个转型国家不可避免的问题。

  

 

  通胀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型国家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描述完我们即将面临的 “新常态” 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资产配置方面的建议:

  开始做资产配置

  从以前的投资记录来看,国内高净值客户的资产分布有 80% 以上是在房地产。在过去 15 年中,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钱用来买房,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我们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办法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需要对资产进行配置。

  在这个篮子里面有这样几类大资产,第一类是固定收益: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信托、债券基金、分级基金的优先级。它们基本上保本、保收益。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固定收益要在你的资产配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但固定收益资产目前也逐步暴露了问题:收益率会大幅下滑,更重要的是固定收益的风险会陆续浮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信托的刚性兑付被打破。如果你的固定收益资产在今天仍然坚持 8% 的固定收益,它很有可能是契约型基金有限合伙人产品,而它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投资固定收益的初衷就是为了保住本金。为了追求多 1-2 点的收益,损失了本金,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对于固定收益资产来说,我们的观点在你的组合中要适当减持,因为收益下降,信用风险上升。

  下面谈谈房地产。在座的各位可能大部分资产还是在房地产里面,我们认为房地产在大部分资产类别、物业类型里面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住宅里面,除了一线城市和两三个一点五线城市以外,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现有的房子和在建的房子要 5-10 年后才可以卖完。一线城市的住宅并不存在较大问题,仍然是非常好的抗通胀的保值增值工具。但商业地产前景非常悲观。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没有人去操作商业地产,因为电商 + O2O 已经把商铺给干死了,整个商铺的价格会越来越低。

  当然,与之相反的是物流地产,这是因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物流地产。物流地产的开发通常不是个人参与的,而是由万科这样的大开发商主导。除此之外,社区商业也有还有获利空间,因为像美容、美甲的 O2O 之后还是要回到线下。但是现在美甲也上门了,所以这一趋势很难说。因此,在绝大部分的资产类别中,我们认为地产也是要减持的资产,因为这一市场已经没有过去 10 年那种动能了。

  基于上述情况,在接下来的投资中我们看好权益类资产,其中的原理就是通胀的情况下要买抗通胀的资产,即权益类资产和房地产。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办法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增持浮动收益

  固收和浮收应该怎么配?我的观点还是要增持浮动收益。从全球来看,固定收益的回报在长周期里面是低过权益类资产的。如果 1965 年你在美国有 1 美金,当时有三个选项,你买固定收益的美国国债,二是买黄金,三是买标准普尔股票指数。到今天为止,你如果买国债,那么 1 美元会变成 1600 美元;如果买了黄金变成 4000 美元;如果买了标准普尔股票指数,今天是 6000 多美元。

  不同投资所产生的回报差距如此之大,是因为通胀作用对于长周期的影响非常明显,而权益类的资产是抗通胀的,所以它可以跑过固定收益。目前,整个中国家庭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还很低。如果看美国的高净值(百万以上资产的)人士,配置 PE 和 VC 这个资产类别的比例是10%左右,也就是整个家庭资产有 10% 在 PE 和 VC。而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把钱放到 PE 和 VC,这是过去两三年才开始的投资方式,还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在权益类资产里面,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简单的就是买股票或者买基金、买阳光私募,成为做基金的 LP,或者投未上市公司的股权。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巴菲特是非常成功的投资者。大家都认为巴菲特成功是因为炒股很厉害。实际上在长周期里,一级市场的权益类资产的回报是好过二级市场的。巴菲特就是很好的例子。

  过去 10 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回报涨了 150%,同期美国标准普尔 500 指数涨了 64%。巴菲特的投资组合,有 60% 是在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的投资组合中,他用 80% 买了四支股票,像 IBM 等。这些股票在过去 10 年的涨幅分别是 83%、100%、60%、71%。

  既然这些股票的涨幅只有 80%-90%,为什么他的整体收益能做到 150%?真正让巴菲特赚钱的是来自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机会。我们看到两个案例,一个是 GE(通用电气),在金融危机的低谷的时,GE 希望出售价值 120 亿美元的股权。巴菲特购买了其中 30 亿美元的优先股,以及一个价值 30 亿美元的看涨期权。第二个案例是高盛。同一时期,巴菲特花 50 亿美元投资了高盛。这两笔交易可能创造了巴菲特整个投资组合 30% 的收益。

  

 

  专业投资机构在一个长的周期里面投资收益会比个人高。

  长期来看,即便像巴菲特这么厉害的人,他在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赚的钱也比二级市场赚钱多,也就是说真正的超额投资回报是来自于有门槛的投资机会。在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市场,超额回报就没有那么大的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 GE 和高盛会找巴菲特,因为他是大的机构,拥有大量的短期内可以调动,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专业投资机构在一个长的周期里面投资收益会比个人高,因为他们的资金量大,持有时间长,能够拿到个人拿不到的高门槛投资机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投资回报,长期来看会跑赢二级市场的投资回报。

  总结以上的观点:首先要开始资产配置;其次权益类资产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三是权益类资产里面,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机会长期来看比二级市场有更大的空间。在未来新常态的环境里面,这是我对于投资方面的建议。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