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环球市场 > 财经 >

看鉴付费模式开启:知识付费时代价值回归的必然结果

2017-08-23 10:29 来源: 互联网 
摘要: 纵观短视频这几年的起伏和争议,看鉴无疑是幸运的。 没有低俗内容的炒作,没有所谓网红的带动,成立不到两年的看鉴,凭借屡次突破千万级播放量的3分钟短视频,就已成为了在流

  纵观短视频这几年的起伏和争议,看鉴无疑是幸运的。

  没有低俗内容的炒作,没有所谓网红的带动,成立不到两年的看鉴,凭借屡次突破千万级播放量的3分钟短视频,就已成为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多个强势流量渠道公认的“最棒的互联网历史短视频”生产者,而在快速实现流量突破后,日前看鉴旗下的APP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每日更新一条免费内容的基础上,每周推出一个付费专辑,以视频解读《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打造传统文化的视频套装,为用户搭建视频私塾。

  看鉴官方最新的数据显示,付费模块正式上线两个月后,付费用户就已达两万人,月流水达到了20万。小试牛刀后的成绩,证明了李锋创立看鉴时的判断,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态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但人们对人文地理历史这类严肃性内容的渴望,从未消失过。

 

 

  

 

  李锋希望,看鉴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既可以成为满足人们日常了解文史地理需求的好产品,更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承载起中国文史地理知识普及的使命。

  付费是知识价值的回归

  和诸多需要重新整合资源链条以凸显产品付费属性,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升级的内容平台不同,看鉴的内容其实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具备了付费的基因。

  这一基因,跟文史地理知识所兼具的功用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关。

  自古以来,文史地理自古就是必修的功课。在社会属性层面,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意义无需赘述,有着天然的社会传播基础,而在功用属性上,大众亦有共识:对文史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非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基于经验的观察视角会无形中影响到个人对事物的判断,系统地习得后更是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形成干预,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的塑成。

  在这样的双重属性下,虽然公共机构做了很多文史地理的免费普及,在社会传承、好奇心、谈资的共同驱使下,使得有关文史地理的话题成为日常所需,但系统性地文史地理知识教育,从未脱离付费获取的范畴。

  因此,与其说看鉴需要开拓的是未知的市场,不如说看鉴要做的就是借助短视频这一载体,在知识付费这一趋势到来之际,实现互联网时代系统性文史地理知识价值的回归。

  优质内容奠定付费基础

  个性踏实地李锋说他从不相信一夜爆红乃至颠覆的神话,在他看来,要顺利实现教育价值的回归,真正让用户产生付费意愿,时机、实力缺一不可。

  ”知识付费的爆发口固然能带火一批新的创业者,但能分享知识付费红利的一定是此前已在知识传播领域具备一定实力。”李锋认为,有实力的平台一定在内容的输出和运营上具备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李锋表示,使用短视频这一载体,是对互联网时代用户普遍消费习惯的尊重,而事实证明短视频这种形式,也无意间与文史地理的社会话题性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极大地有利了平台早期各种文史地理内容的点击与传播,并帮助看鉴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流量壁垒和用户习惯的壁垒。

  不过,真正能够让看鉴走得更远,并会在未来助力看鉴形成付费基础的核心,帮助看鉴巩固在文史地理类别中领导地位的,李峰认为,还是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

  李峰透露,看鉴有一整套方法论可以保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比如从选题阶段,就有“裂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裂度是指“熟悉领域的陌生信息”,这两者之间的分裂度越大越有传播性。看鉴以此做的选题反响火爆。“深度”上,看鉴往往会将一个选题深挖至少三个层次。把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问题的起点深挖三个层次,以此给观众带来更独特深入的视角。

  以《山海经:中国最古老的地理百科全书,神话里面的都是真的?》为例,大众通常以为《山海经》无真实性,是神话书或巫书。但看鉴会直接提出相左的观点表明它其实更像一本地理百科全书。

  “在内容上,我们坚持是兼顾有趣和有用的,可以看到,无论是具备流量性的小话题,还是具备思考意义的深度议题,我们都有基础。用户既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浅层愉悦的满足,也可以真正学到科学系统性的知识。”李锋说,从这一角度,去做系统性文史地理知识的输出,形成知识付费型产品的产出,对看鉴而言,只是内部日常运作的一次产品升级。

  积淀优化运营成本

  对很多寄希望于靠优质内容脱颖而出的生产者来说,优质内容并不便宜,持续地产生就意味着持续走高的成本。而更进一步困扰这些生产者的,是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来支撑成本的支出,为自身的发展赢得空间。

  当下,后者已经成为内容生产者的生死线。

  对比之下,李锋此前在央视十几年的积累就发挥了作用,比如如何搜集购买素材版权,如何接入电信运营商平台,如何获取行业大客户(政府、高铁、航空、银行等),内容生产的持续运营需要什么,未来会面临哪些瓶颈,要做哪些储备,他很清楚。

  李峰表示,看鉴从创立之初,就把内容的储备放到第一位,看鉴购买了很多央视以及国内的一些顶尖纪录片,同时还从和一些制作机构敲定了几千小时的高质量纪录片合作,手握很多优质内容的版权,一方面可以给看鉴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提供基础性素材,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这些版权的价值会随着社会版权意识的提高,日渐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而在商业运营层面,李峰也没放松,2015年6月公司成立一个月后,就跟华为签约,成为了华为的视频提供商,之后更是顺利地成为航空公司这些大型机构的合作伙伴。

 

 

  

 

  永远对用户体验存有敬畏

  在看鉴内部,与对输出优质内容保有自信相对的,是对用户体验时刻的焦虑,而随着看鉴APP用户数量持续攀升,用户体验也成为了日常选题之外看鉴内部的高频词汇。

  为了迎接付费模块上线,看鉴的技术团队在旧版本的APP基础上做了很多细节的改良。总结而言,第一,是通过首页杂志化改版、将发现版块迭代为学习版块等手段,将每日登录学习提升和付费获取全系精品内容,这一循序渐进的进阶逻辑明确传达给用户。第二,在内容分类时,就遵循带有教育引导性质地学科性分门别类,如按照朝代分类,按照描述视角分类等等,便于用户可以在碎片化内容的摸索中,自然地触发成体系内容学习的渴望;第三,以更多的后台根据用户固有浏览习惯做出的精品推荐,降低新用户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难度,针对用户有时无wifi,有时不方便看屏幕等场景,提供了视频、音频、图文三种产品形式。

  除了以用户第一视角来进行产品的重塑,通过后台数据的动态变化,来研究用户的喜好,从而反向去思考内容模块的打造,也成为了看鉴技术团队日常的功课。

  比如,产品推出之初,看鉴内部一度认为主要覆盖的是20-40这样的人群,他们会随着人生阅历增加会对人文历史内容更感兴趣,但发展至今,通过后台数据发现超过50%的用户是20-30岁的年轻小伙伴,这也充分了证明中国当代年轻人有强烈的了解传统文化的欲望。

  “我们后台可以看到他们点击了很多在内容属性上,有学习价值的内容,通过这些行为的解读,看鉴也会更进一步地去实现需求的匹配。”李锋说,也正是基于对数据背后用户行为的分析,看鉴才跟随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产品的细分,设立了不同的产品线。既有主力产品线的《看鉴人文历史》和趣味科普类的《看鉴100秒》,还有地理系列的《看鉴地理》,这些都形成了看鉴自身的内容矩阵,一方面帮助看鉴巩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日后看鉴旗下品牌的探索留下了无限可能的空间。

  坚持和专注就是最好的捷径

  回首看鉴这两年,李锋不愿意过多从使命的角度来谈及看鉴存在的意义,和看鉴的未来。李锋也在对外的采访中,多次拒绝戏剧性形象的塑造,坚持回归本真。

  李锋说,看鉴走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奥秘,看鉴的诞生和后面的种种,其实是职业经历和父亲身份的双重选择。

  他在央视做了十几年的科教内容,经手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文史地理内容制作,职业惯性上就对中国人历史和文化充满自豪感,在面临职业天花板后,顺延以往职业经历,以过去的经验和优质的团队为优势,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再探索,几乎是自然的选择,所以,之于他,坚持和专注,就不是所谓的鸡汤哲学,也不是什么独门秘籍,而是深入他骨子里的行为逻辑。多年前采访百位院士的经历所感和在野外苦寒环境下的历练,更加深了这一点。

  而从父亲的角度,李锋说,他希望她的女儿能够在这个时代,接触到有营养有价值的知识。所以,看鉴能够一步一步从流量优势向付费优势前进,也是必然。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