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国内资本市场也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非常时期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资产,做好投资,成为投资人普遍关心的话题。
宜信财富八位投资负责人集体出镜,和朋友们一起把方向、谋大局,他们每人带给大家一个投资关键词,以及当下最重要的投资建议。
李琳:
关键词:多样化和另类资产
疫情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有着较大的短期负面影响,就财富管理而言它的发生对高净值客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提醒大家真正地要落实好资产配置,认识到资产配置是投资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
提问:发生疫情后,我们是否需要对《2020年资产配置策略指引报告》中饼图 的各大类资产比例做出调整?
李琳:由于我们认为疫情对投资者的全球中长期资产配置负面影响极为有限,不建议调整资产配置的饼图。
侯琳
关键词:淡定
基于我们过去十几年做固定收益投资经验的总结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固定收益类投资是资产配置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固定收益投资进入后半场,无风险挣2位数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聚焦小额分散是抓住后半场红利的契机。
提问:2020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好固收投资?
侯琳:
1.保持淡定心态,不焦躁,不冒进。
2.检视财富中固收的比例,结合家庭未来对于流动性的需求,谨慎做出增配或减配的决策。
3.如果要增配,首要关注管理人对于宏观发展的理解、历史业绩以及风控理念。
廖俊霞
关键词:淬炼
短期看,新冠疫情导致一级市场雪上加霜,短期再承压,但长期而言,中国科创红利趋势不改,中国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内需驱动的大趋势不改,通过私募股权来配置长期资产,仍然是非常重要而核心的投资选择,而那些经过淬炼,能穿越周期的优秀企业,优秀的基金将更能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提问:疫情中不少行业崭露头角(医药、5G、AI、机器人、云办公、在线交易、在线诊断),这么多热点同时涌现,投资人怎么把握?
廖俊霞:
1.疫情终会过去,我们要看的是十年甚至更长的趋势。这些热点并不是因为疫情才涌现,只不过疫情使得他们受到大众更多的关注。
2。“科技强国”成为时代召唤,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将支撑各垂直行业/领域里的科技落地与赋能,中国从资源配置效率驱动转向技术进步驱动。
3.基金管理人必须深耕产业链,挖掘具有真正护城河和长远发展动能的科技企业。头部、专业、垂直成为未来GP生存发展主题词。
Seungha
关键词:稳中求胜
从历史经验来看,私募股权最好的投资时间一般各个危机后,优质的私募股权基金是长期,有耐心的资本,可以抓住特殊情况的投资机会,带来稳定的长期回报。总的来说,疫情会在几个行业,一些国家会有短期的影响,但是对欧美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特别以国内商场,国内消费的行业,技术领域的影响相对效,而且短期的波动性可能提供估值合理的投资机会。
提问:2020年,海外私募股权值得投资吗?投向哪些方向,机会和风险在哪?
Seungha:
虽然疫情会带来严重的中短期的影响,全球私募股权,我们觉得2020年会提供很好投资机会。
1.美国和欧洲会持续提供稳定的并购投资机会。
2.通过风投,持续投资新技术创新公司。我们继续看好这块领域在美国, 中国和以色列的长期发展。
3.寻找特殊机会。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链问题,一些投资人可能会出现现金流并引发退出问题,这些特殊机会都会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
陈强华
关键词:前瞻配置
我们在五年前就开始做未来长线的事,进行多元化全球房地产投资,站在今天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产品是经得起近几年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以及本次疫情的考验。
提问:疫情后房地产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陈强华:短期来看,疫情会对商场、酒店等依赖人际接触活动的房地产类别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会加速房地产行业细分领域转型:例如租户对资产品质需求及对物业服务能力需求提升,以及办公楼运营商对物业的优化,和对线上平台与智能化办公生态的打造等;
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受益于经济转型过程中提供的可持续的市场机遇,将继续受益于科技变化、内需驱动、人口结构变化等带来的可持续的市场机遇。
王浩宇
关键词:迈向成熟
我们短期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中期经济又有其本身的韧性,而长期伴随资本市场在顶层制度设计上的改革又给大家带来市场化的红利,所以我们市场给人最大的深切的感受是A股的定价效率其实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市场的价格基本上是能够正确地反映这个公司,乃至整个市场的价值,所以我们觉得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不断地在迈向成熟。
提问:现在如果想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机遇,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上,您对投资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浩宇:
1.过滤掉A股最不缺的波动率,换取稳稳的幸福。
2.与时俱进,在机构化趋势明显的市场里,要及时放弃炒股思维。
3.母基金的配置方式,效率、成本比最高。
徐秀玲
关键词:坚持+专业+理性
倡议大家把1%的资产拿出来固定地、长期地投入到公益慈善中,如果每一个高净值的家庭都能拿出1%,那这个资金的总额将达到1万亿,是当前全国慈善资产2000万亿的5倍,所以这就是我们建议要做长期的公益。
徐秀玲:
如何做公益的三大建议:
1.坚持做长期的公益:倡议公众将1%的资产拿出来长期参与公益慈善
2.做专业的公益:公益需要智慧和头脑
3.做理性的公益:理性思考,解决长远问题
孔繁顺
关键词:行动
把孩子养大,培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至少得二三十年,要想让家族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甚至是股权变现可能要花两三年,哪怕就设立一个家族信托或者是让一份保单生效也至少得两三个月,时间不等人,无论是做家庭的资产配置规划,还是传承安排,只有先行动,走出第一步了,才可能会有未来的一年、十年、二十年。
提问: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承受了巨大经营压力,让更多的企业家深刻感受到了家企分离的必要性,如果客户计划做家企隔离,哪种方法最好?
孔繁顺:家族信托隔离性强,还能定向传承,民事信托兼具资产包容和家庭管理的灵活度,保险带来财富杠杆,各有擅长。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组合运用各类工具做个性化设计,先走出第一步,并持续优化,是最适合每一位企业家的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