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放贷 央行三降正回购利率
http://money.591hx.com 2014-10-15 9:17:22 【 】10月1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延续了2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则下调至3.40%,这是继7月14日、9月18日之后,今年内第三次下调,其释放的政策信号值得关注,以往中标利率变动的情况并不多见。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人民(央行)再度下调正回购利率10个基点,加码宽松。
10月1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关注的是,上述正回购利率为3.40%,较上期回落10个基点。
在此前的9月18日,面对融资萎缩、经济下滑的现实,央行曾在当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下调正回购利率20个基点。再往前追溯,7月31日,在中断了3个半月之后,央行重启14天正回购操作,开展了260亿14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为3.7%,较上一期同品种正回购利率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在基准利率按兵不动的背景下,正回购利率俨然已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武器。
“央行年内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显示回购利率正在成为中国央行新的基准利率,其传递的降低利率信号印证降息周期继续展开。在经济下行尚未消除,通胀有望持续低位徘徊情况下,降息仍有一定空间,货币宽松仍可期待。”如是分析。
不过,鉴于央行在9月已经进行了5000亿slf(常设借贷便利)投放,资金面已经进一步转松,7天回购利率回落到3%附近水平。中金公司认为,10月14日这次正回购利率的小幅下调,对债市或整体利率水平的影响更多在于象征意义,说明了货币当局希望继续引导社会融资成本适度降低的意愿。
结合央行此前出台的房贷新政,有市场人士指出,央行此举或旨在弱化银行将流动性头寸上缴至央行的动力,激励银行将更多的流动性配置于信贷类资产。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货币政策的小招频发反映了央行纠结的心态。经济下行,银行对私营部门信用收缩严重(融资平台和国企具有显隐性的政府担保),释放足够的流动性宽松压低流动性溢价冲抵信用溢价是合意的方式,但降准、降息等大招又恐扭曲市场预期,引发公共部门过快加杠杆。
上周末,央行行长在谈及中国当下货币政策时曾重申,中国将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立场,以确保资金、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同时在需要时进行流动性操作以保持合理水平的流动性。
(责任编辑:df150)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