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环球市场 > 理财 >

债基艰难“去库存”:超期未募占比连升5月

2017-04-11 11:28 来源: 环球财经网 
摘要: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截至3月底,超期未募集债基数量为125只,是目前积压数量排在第二位的基金产品类型,仅次于混合型基金之后。 然而,与混合型基金不同的是,超期未募债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截至3月底,超期未募集债基数量为125只,是目前积压数量排在第二位的基金产品类型,仅次于混合型基金之后。

  然而,与混合型基金不同的是,超期未募债基的占比已经连续5个月上升,从去年11月底的25%升至今年3月底的32%,而超期未募集混基的占比从去年11月底的44%下降至今年3月底的39%。

  部分受访人士指出,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委外新规的正式实施,对债券基金的去库存确实带来了更大压力。

  不过,面临发行困局的不仅仅是债券基金。在股债双双低迷的市场背景下,整个基金行业目前陷入发行冰点的局面,短期内或难以取得突破。

  去库存缓慢

  去年12月,监管层表示将每月发布基金产品募集情况以及基金产品超期募集情况。自此,公募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然而,从历次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库存进展并不明显。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目前超过6个月未募集的基金只数达到394只,其中,混合型、债券型、股票型、QDII型、货币型的基金产品依次为155只、125只、93只、4只、1只。

  事实上,为了给新产品腾挪出发行空间,基金公司此前已经展开了紧急的去库存动作,多家基金公司采取批量基金集中发行的方式,以求尽快减少积压产品的囤积。

  然而,截至3月底,但超期未募基金占比达到及超过60%的基金公司仍有42家,较2月底的39家不降反升。

  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林允(化名)坦言,其所在公司去库存进展十分缓慢。林允告诉记者,“3月初我们拿到批文但尚未发出的基金共有10只,其中超期未募的有6只,隔了一个月至今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目前银行渠道对卖基金相当抵触,我们的渠道现在就基本不卖基金了。”

  值得注意的是,超期未募基金中,债券型基金的占比正在逐月上升。据统计,自去年11月底至今年3月底这5个月,债券型超期未募集基金只数分别为104只、107只、115只、121只、125只,占全部超期未募基金的比例依次是25%、26%、28%、30%和32%,呈逐渐增加态势。而超期未募集的混合型基金虽然数量较多,但占比已经从去年11月底的44%下降至今年3月底的39%。

  林允称,“相对来说混合型基金还是稍微好发一些,因为现在渠道打新的需求比较旺,我们有几只产品已经定了发行计划,近期应该会发行。”

  据了解,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委外新规的正式实施,对于债券基金的去库存而言确实带来了更大压力。在超期未募集的债券基金中,部分基金原本是为机构定制的产品,这导致在后期的处理上较为棘手。

  不过,也有机构人士认为,债基超期未募现象严重,也有基金公司主观选择的原因。沪上一位公募固收人士赵楚(化名)指出,超期未募集的现象一直都很严重,债基占比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债基的难发,可能更多的是这几个月基金公司并未选择去发行债券基金。

  赵楚解释称,“一是委外基金的受限使得不少被当成委外壳资源的债券基金被冷落,加上委外重心从债基向其他类别的偏移;第二则是目前市场信心不足,不仅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也一样,就我们做的测算来看,今年债券市场取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并不多,全年都会是一个震荡调整的过程。对我而言,宁愿等到债券市场真正地出清,在最低点再进行布局,目前来看还没到时机。”

  发行冰点难破

  去库存缓慢的另一面,基金发行遇冷的僵局也未有突破。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00只新基金发布了121次延长募集的公告(分份额统计,其中少数基金多次延长),其中1月有53次,2月有39次,3月有24次。此外,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于38只基金将募集天数顶格在90天左右(大于87天),顶格发行的基金中有28只为债券型基金。从发行规模来看,近3个月成立的新基金中,包括债基在内,首募规模在2亿元及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前述赵楚认为,“目前基金发行困难的局面是普遍的,而且在股债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局面短期内都难以有所突破。”

  不过,尽管市场低迷,基金公司仍在寻找出路。部分公司表示,在没有突出类型产品的情况下,将尽可能完善和扩大产品线布局。

  一位受访公募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之前有几只委外定制的纯债基金,已经在3月份批量发掉了,但目前我们超期未募的基金仍有十多只,其中几只已经准备发行,另外有4只进行了变更注册,剩余部分则先待定。4只选择变更注册的基金都是由ETF转为主动量化产品,因为我们认为今年将是量化大年,所以选择在这类产品上加大布局力度。”

  据了解,由于去年量化基金大放异彩,量化产品的认可度得到提高,再加上股指期货逐步放开,确实有不少基金公司正加速布局量化产品线。

  除量化产品以外,也有专注定增等领域的基金公司表示将继续走特色路线。

  沪上一位公募副总指出,“市场时好时坏,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投资理念,我觉得不用因为短期的低迷而过度悲观,应该放长线看。”(编辑:杨颖桦)

【环球财经网-www.do1news.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